首页关于协会新闻动态继续教育科研基金分支机构资料下载党建与廉洁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陈志荣会长率团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七届澳中医院管理

2009年06月08日 16:35

  

        2009年6月1日至6日,由陈志荣会长任团长的上海市医院协会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中友好交流协会邀请,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七届澳中医院管理论坛(7th Australia-China Community Hospital Management Conference)/地区医疗管理及服务研讨会。本届(第七届)澳中医院管理论坛的主题是“地区医疗管理及服务”。在论坛研讨会上,澳中友好协会张力会长和上海市医院协会陈志荣会长先后致辞,并互赠纪念品。张力会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医疗卫生和医院管理的进步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同时介绍了澳中友好协会近年所致力于澳中医疗卫生领域管理交流、互访和合作的情况。陈志荣会长感谢澳中友好协会和张力会长对推进上海市医院管理者与澳大利亚同行之间的管理理论交流、经验和成果分享,以及增进双方高层管理者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所作的努力。论坛/研讨会上,澳大利亚康平医疗中心(Healthpac Medical Centre)Dr.Ven Tan作了《澳大利亚的医疗体制和就医形式》,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金其林局长作了《上海医疗改革的思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副院长Dr.Alan Hodgkinsonzuole 作了《澳大利亚医疗保健体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临床卓越委员会(Clinical Excellence Commission NSW)副主任Dr.Peter Kennody作了《澳大利亚现代医院管理》和Total Energy Solution(TES)公司Mr.Wynne Henderson介绍了医院节能装置的情况。

        在论坛研讨中,澳中双方并就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和运行机制、澳大利亚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中的药品津贴(The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 PBS)、全科医疗诊所(Primary Care and  General Practice)、澳大利亚居民就医流程(Pathway to hospital admission)和转诊制度(Referral),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以及医疗服务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共同感兴趣的医院管理与医疗服务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参加澳中医院管理论坛/研讨会期间,应论坛组织方安排,代表团先后参观了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康平医疗中心、悉尼大学附属圣乔治医院和位于布里斯本的昆士兰州立科技大学健康卫生学院。澳方专家介绍了澳大利亚护理教育与管理、澳中两国医疗制度比较等。

        澳大利亚康平医疗中心。澳大利亚康平医疗中心成立于1995年,十余年间从一家发展到目前的三家,分别座落在悉尼市区人居密度高、商业繁华的社区,主要服务对象为华裔、亚裔移民。康平医疗中心就医环境温馨便捷,服务流程简捷方便,服务团队兢业敬业。康平医疗中心管理方面,有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Medical Director)作为支撑,其核心是病例管理,它具有病例跟踪、监督、提示功能。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阅所有病人的相关资料,包括先前的所有病案、药物过敏、家庭健康情况等,使主诊医生能很好的给与病人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此系统还能回复病人的提问、咨询、转诊等。由于澳大利亚有专科医生转介法,此管理系统也可以有效地使家庭医生联络和增进病人与专科医生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07年陈竺部长曾在考察该医疗中心时,对其在基层医疗服务中起的作用极为赞赏,诸多方面可以为我国大中城市医疗服务改革所借鉴。目前该中心约有员工100余名,日应诊患者400-500名,是澳大利亚第一家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也受到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充分肯定。

        代表们前往悉尼大学附属悉尼大学附属圣乔治医院参观,并就护理管理进行了重点交流。悉尼大学附属圣乔治医院是悉尼市内著名的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有员工2,000人左右,其中护士约1,300名,其中95%是女性,尚有5%的男性护理人员。该医院共有床位760张。该医院还设有专门的护理教育机构,每年培训、培养300名左右的专科护士,其通过培训和培训课程的人员可获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证书。该院护理管理比较具有澳大利亚医院的特色,护理部设一高级管理主任,各具医院医疗特色和专长,分设高级管理助理,再下层按照病区设立单元主管,负责病房包括财务在内的所有管理。在澳大利亚护理队伍在医院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家还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医学教育。澳大利亚所有医学生都是通过高中毕业后统一考试入学。进入大学后分为三种形式学习,护士、放射检验和理疗专业为三年制,然后再通过一年专业培训课程后,可以进入医疗机构或者自己开业;口腔专业学习五年即可进入医疗机构或者自己开业;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则学习完两年的基础医学,再学习三年专业医学方可毕业,然后还必须再通过三年或五年的专业实习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实习医师。如果要成为一名全科医师(General Practice),还必须再到全科医生学院学习三年,前后一共学习9-10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全科医师。如果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成为实习医生后进入医院做住院医生两年,可以升任主治医生(Registrar),再经过4-7年的临床工作,前后要经过15年左右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专科医生。

        澳大利亚的医疗体制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起始于1973年,时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健康保险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医疗保险权利与机会,同时每个公民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对于新移入澳大利亚居住的居民,在成为澳大利亚永久居民一户,也能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险权利与机会。医疗保险筹资是通过国家税务部门通过税收的方式从纳税公民的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收取医保费用。政府规定,纳税公民按工资的3%缴纳“基本保险费”后,在根据收入的不同缴纳5%、3%、1%不等的“累进保险费”。除外,政府补助30%,作为私人健康保险费用。

         澳大利亚的医疗基金覆盖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药品补贴(PBS)和30%的私人医疗保险费用退款三个方面。每个公民只需一张医疗保健卡,即可在全国任何社区诊所和医院先手医疗、保健、预防知识培训等一系列免费服务。但这只是享受社区医生、急诊和专科或综合性医院的一般性基础医疗服务。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服务,必须、也是政府鼓励公民参加私人医疗保险。

        全科医疗诊所(Primary Care and General Practice),是澳大利亚所有患者首先医疗服务起点,它为所有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初步和持续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疗诊所均以私人开业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诊所内一般不设药房,只配少量的急救药品和简单的诊疗设备,如心电图等。其主要是以疾病诊断、疾病处置、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开具处方、向上转诊,包括家庭防视、慢性疾病管理、计划免疫等。

         澳大利亚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建立,所有权属于政府,主要接受急诊病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介绍的病人。私立医院则是由私人出资建立,大部分私立医院均为营利性,当然也有部分非营利性的。在澳大利亚有严格的就医流程(Pathways to Hospital Admission)病人必须遵循就医流程,否则将不会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病人患病后,如急诊的可直接到医院的急诊部就诊,如需住院的直接留住公立医院治疗或私立专科医院医生处治疗。如非是急诊,则必须先到全科医生处就诊,有全科医生判断,转诊到综合性医院门诊或私立专科医院治疗,如需住院也由病情决定转入公立综合性医院或私立专科医院治疗。严格的就医流程的益处是有效的避免了公立大型医院的拥挤状况、有助于视病情需要分流病人,既缓解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为病人选择了较为合适的就医方式。

        同时以王静成任团长的江苏医疗代表团一行也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和各项交流、考察活动;澳洲日报(中文版)在2009年6月7日以较大的篇幅报到中国上海江苏医疗代表团访澳参加第七届澳中医院管理论坛。澳大利亚医疗体制与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医学教育和护理管理体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深深感到通过本次交流和考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家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成果运用到医院管理的实践中去,为上海卫生保健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