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协会新闻动态继续教育科研基金分支机构资料下载党建工作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首 页 > 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 > 正文

医务社工专委会举办“心之翼”抗疫专题分享会

2022年06月28日 08:36

  由本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心之翼”抗疫专题分享会于5月5日、10日下午先后在线上举办四第二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东方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分别承办,吸引了上海市及其他省份医院医务社工近500名共同参与。

  第一场:疫情下儿科医务社会工作

  儿童医学中心临床社工张侃分享了疫情下医务社工对儿童与家庭开展社会心理系统评估,开展三级分层的社会工作服务;复旦儿科临床社工张灵慧透过临终关怀经典个案,医务社工通过评估风险,用替代性的情感链接等方式给予儿童和家庭社会支持;儿童医学中心临床社工曹庆基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多重身心挑战,总结了服务医务人员的三级预防干预体系;儿童医学中心社工部主任陈玉婷介绍了疫情下医务社工积极开展联合抗疫的行动,基于动态需求评估和优势视角,启动院内外“协作网”、制定干预行动方案的经验。

  专委会主任委员、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教授担任嘉宾主持,表示希望通过分享会,帮助医务社工体悟疫情下儿科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方法与技巧,共同实践、思考参与公共卫生的方式与策略。

  第二场:疫情下综合性医院医务社工工作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医务社工邱晓婷分析了隔离期医护人员负面情绪和压力源,按需提供相应的身心支持服务,倡导医院层面建立常态化的员工关爱;浦东医院医务社工王成艳介绍了作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的医务社工服务实践,以及在疫情期间从微观服务到宏观倡导方面对坚守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的思考;东方医院社工部副主任庄洁分享了隔离点医务社工跨专业团队不同发展阶段的角色探索和多元化需求。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馥教授担任嘉宾主持,希望广大医务社工积极关注身边的服务对象,在抗击疫情中不断发挥社工的专业价值。

  第三场:疫情下医务社会工作临床实践与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社工闫鹏飞介绍了采用MDT模式,依托微信群为媒介,开展线上座谈会、线上视频科普、医疗信息提供等服务,为康复儿童提供在线的康复指导,满足其多元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社工董正椽分享了疫情中对于高风险的群体如女性、老人、失业者等进行关注,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链接社会资源,对有医疗问题的患者积极进行转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社工沈昶邑交流了在定点医院心理服务中,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评估者、危机干预者、教育者、建议者等角色。

  谢斌书记对三位讲者的内容做了点评并给予高度的评价,鼓励广大医务社工们通过科学方法,进一步探索不同人群各类问题产生的背后机制,总结干预服务经验,为防疫策略提供更多元的证据支持。

  第四场:疫情下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探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社工陈映虹介绍了为扩大服务面,曙光社工把握需求,发起了专“曙”蛤蜊电台暖心抗疫志愿服务项目,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通“抗疫暖心·曙光与你在一起”专“曙”电台,以声传情,治愈人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务社工、团委副书记富洁分享了社工通过融入到医疗团队、链接志愿公益资源、对女性因不孕不育而产生的社会心理需求予以切实的关照,并由对服务对象的个体服务逐步扩展到对服务对象家庭的引导与干预。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心之翼医务社会工作系列学术讲座】于2018年3月启动,旨在搭建上海医务社会工作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讲座、实务工作坊以及公开课等多种学术交流形式,传播循证实务的理念,促进临床社会工作发展。2021年心之翼青年医务社工月月讲启动,众多一线上海医务社工从自身实践中凝练可推广的临床服务经验,促进同伴分享与成长。2022年5月5日起,“心之翼”抗疫专题分享会,累计开展“心之翼”抗疫专题分享会4次,受到全国各领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以及高校社会工作系师生的支持与好评。